总结:2022年研究生考试安排已定丨你准备好了吗

gong2022 2022-07-04 01:01:30 0℃



​​教育部于近日印发《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部署各地各招生单位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条件下的研究生考试招生工作。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定于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少数考试科目安排在12月27日。

《规定》明确,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网上报名工作安排在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预报名工作安排在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所有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应当按照有关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的规定,在其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规定》要求,进一步加强调剂工作规范管理。考生调剂基本要求与去年相同。鉴于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会计、旅游管理、图书情报、工程管理、审计等7个专业初试科目完全一致,为确保公平公正,今年进一步明确,考生在7个专业间调剂时,在满足其他调剂条件基础上考研报名指导机构,初试成绩须同时符合调出专业和调入专业在调入地区的全国初试成绩基本要求。

考研报名指导机构

♦️报名参加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

(二)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品德良好,遵纪守法。

(三)身体健康状况符合国家和招生单位规定的体检要求。

(四)考生学业水平必须符合下列条件之一:

1.国家承认学历的应届本科毕业生(含普通高校、成人高校、普通高校举办的成人高等学历教育等应届本科毕业生)及自学考试和网络教育届时可毕业本科生。考生录取当年入学前(具体期限由招生单位规定)必须取得国家承认的本科毕业证书或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国(境)外学历学位认证书》,否则录取资格无效。

2.具有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毕业学历的人员。

3.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后满2年(从毕业后到录取当年入学之日,下同)或2年以上的人员,以及国家承认学历的本科结业生,符合招生单位根据本单位的培养目标对考生提出的具体学业要求的,按本科毕业同等学力身份报考。

4.已获硕士、博士学位的人员。在校研究生报考须在报名前征得所在培养单位同意。

♦️ 报名参加以下专业学位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按下列规定执行。

(一)报名参加法律(非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非法学专业(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不得报考)。

(二)报名参加法律(法学)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的各项要求。

2.报考前所学专业为法学专业(仅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法学门类中的法学类专业[代码为0301]毕业生、专科层次法学类毕业生和自学考试形式的法学类毕业生等可以报考),获得法学第二学士学位的可报考法律(法学)专业学位。

(三)报名参加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工程管理硕士中的工程管理[代码为125601]和项目管理[代码为125602]、旅游管理、教育硕士中的教育管理、体育硕士中的竞赛组织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1.符合第十五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2.大学本科毕业后有3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国家承认的高职高专毕业学历或大学本科结业后,符合招生单位相关学业要求,达到大学本科毕业同等学力并有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或获得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有2年以上工作经验的人员。

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相关考试招生政策同时按照《教育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工商管理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意见》(教研〔2016〕2号)有关规定执行。

♦️ 报名参加单独考试的人员,须符合下列条件:

(一)符合第十五条中第(一)、(二)、(三)各项的要求。

(二)取得国家承认的大学本科学历后连续工作4年以上,业务优秀,已经发表过研究论文(技术报告)或者已经成为业务骨干,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或获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后工作2年以上,业务优秀,经考生所在单位同意和两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推荐,回原单位定向就业的在职人员。

招生单位不得按单位、行业、地域等限定单独考试生源范围,也不得设置其他歧视性报考条件。

♦️ 具有推荐免试资格的考生考研报名指导机构,须在国家规定时间内登录“全国推荐优秀应届本科毕业生免试攻读研究生信息公开暨管理服务系统”(网址:yz.chsi.com.cn/tm)填报志愿并参加复试。截止规定日期仍未落实接收单位的推免生不再保留推免资格。已被招生单位接收的推免生,不得再报名参加当年硕士研究生考试招生,否则取消其推免录取资格。推免生推荐和接收办法由推荐学校和接收单位根据教育部有关规定制定并公布。所有推免生均享有依据招生政策自主选择报考招生单位和专业的权利,推荐学校所有推免名额(除有特殊政策要求的专项计划外),均可向其他招生单位推荐。凡按规定可接受应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学科(类别)、专业(领域)均可接收推免生,但不得只接收推免生。

♦️ 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

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所在地(相关具体要求由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合理确定)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网上报名技术服务工作由全国高等学校学生信息咨询与就业指导中心负责。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由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负责组织相关报考点进行。报考点工作人员发现有考生伪造证件时,应通知公安机关并配合公安机关暂扣相关证件。

❖网上报名要求

1.网上报名时间为:2021年10月5日至10月25日,每天9:00—22:00。

网上预报名时间为:2021年9月24日至9月27日,每天9:00—22:00。

考研报名指导机构

2.考生应在规定时间登录“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公网网址:https://yz.chsi.com.cn考研报名指导机构,教育网址:yz.chsi.cn,以下简称“研招网”)浏览报考须知,并按教育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以及报考招生单位的网上公告要求报名。报名期间,考生可自行修改网上报名信息或重新填报报名信息,但一位考生只能保留一条有效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报,也不得修改报名信息。

3.考生报名时只填报一个招生单位的一个专业。待初试结束,教育部公布考生进入复试的初试成绩基本要求后,考生可通过“研招网”调剂服务系统了解招生单位的调剂办法、计划余额等信息,并按相关规定自主多次平行填报多个调剂志愿。

4.考生应按招生单位要求如实填写学习情况和提供真实材料。

5.考生要准确填写本人所受奖惩情况,特别是要如实填写在参加普通和成人高等学校招生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等国家教育考试过程中因违纪、作弊所受处罚情况。对弄虚作假者,将按照《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违规行为处理暂行办法》严肃处理。

6.报名期间将对考生学历(学籍)信息进行网上校验,考生可上网查看学历(学籍)校验结果。考生也可在报名前或报名期间自行登录“中国高等教育学生信息网”(网址:chsi.com.cn)查询本人学历(学籍)信息。未能通过学历(学籍)网上校验的考生应在招生单位规定时间内完成学历(学籍)核验。

7.按规定享受少数民族照顾政策的考生,在网上报名时须如实填写少数民族身份,且申请定向就业少数民族地区。

8.“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人才计划”招生以考生报名时填报确认的信息为准。

9.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应为高校学生应征入伍退出现役,且符合硕士研究生报考条件者〔高校学生指全日制普通本专科(含高职)、研究生、第二学士学位的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以及成人高校招收的普通本专科(高职)应(往)届毕业生、在校生和入学新生,下同〕。考生报名时应当选择填报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计划,并按要求填报本人入伍前的入学信息以及入伍、退役等相关信息。

10.现役军人报考地方或军队招生单位,以及地方考生报考军队招生单位,应当事先认真阅读了解解放军及招生单位有关报考要求,遵守保密规定,按照规定填报报考信息。不明之处应当事先与招生单位联系。

11.考生应当认真了解并严格按照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选择填报志愿。因不符合报考条件及相关政策要求,造成后续不能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12.考生应当按要求准确填写个人网上报名信息并提供真实材料。考生因网报信息填写错误、填报虚假信息而造成不能考试(含初试和复试)或录取的,后果由考生本人承担。

♦️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要求

1.所有考生(不含推免生)均应当在规定时间内在网上或到报考点指定地点现场核对并确认其网上报名信息,逾期不再补办。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国家招生工作安排和本地区报考组织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

2.考生网上确认(现场确认)应当提交本人居民身份证、学历学位证书(应届本科毕业生持学生证)和网上报名编号,由报考点工作人员进行核对。报考“退役大学生士兵”专项硕士研究生招生计划的考生还应当提交本人《入伍批准书》和《退出现役证》。

3.所有考生均应当对本人网上报名信息进行认真核对并确认。报名信息经考生确认后一律不作修改,因考生填写错误引起的一切后果由其自行承担。

4.考生应当按规定缴纳报考费。

5.考生应当按报考点规定配合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

♦️ 招生单位和报考点应当根据相关规定,对考生报考信息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材料进行全面审查,确定考生的考试资格。考生填报的报名信息与报考条件不符的,不得准予考试。

♦️ 报考点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确定并公布。报考点接受考生咨询,办理报名手续,安排考场,组织考试。

♦️ 考生应当在2021年12月18日至12月27日期间,凭网报用户名和密码登录“研招网”自行下载打印《准考证》。《准考证》使用A4幅面白纸打印,正、反两面在使用期间不得涂改或书写。考生凭下载打印的《准考证》及有效居民身份证参加初试和复试。考生报名时须签署《考生诚信考试承诺书》并遵守相关约定及要求。

考研报名指导机构

❖ 2022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

初试时间为2021年12月25日至26日(每天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

超过3小时的考试科目在12月27日进行(起始时间8:30,截止时间由招生单位确定,不超过14:30)。考试时间以北京时间为准。不在规定日期举行的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国家一律不予承认。

♦️ 硕士研究生招生初试一般设置四个单元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业务课一和业务课二,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150分、150分。

♦️ 教育学、历史学、医学门类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 体育、应用心理、文物与博物馆、药学、中药学、临床医学、口腔医学、中医、公共卫生、护理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三个单元考试科目

思想政治理论、外国语、专业基础综合,满分分别为100分、100分、300分。

♦️ 会计、图书情报、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和审计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设置两个单元考试科目

外国语、管理类综合能力,满分分别为100分、200分。

♦️ 金融、应用统计、税务、国际商务、保险、资产评估等专业学位硕士初试

第三单元业务课一设置经济类综合能力考试科目,满分为150分。

❖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全国统一命题科目

考研报名指导机构

思想政治理论、英语(一)、英语(二)、俄语、日语、数学(一)、数学(二)、数学(三)、教育学专业基础、心理学专业基础、历史学专业基础、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中医)、临床医学综合能力(西医),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管理类综合能力、法律硕士专业基础(非法学)、法律硕士综合(非法学)、法律硕士专业基础(法学)、法律硕士综合(法学)、经济类综合能力。其中,教育学专业基础、心理学专业基础、历史学专业基础、数学(农)、化学(农)、植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动物生理学与生物化学、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经济类综合能力试题由招生单位统筹考虑本单位实际情况自主选择使用;口腔医学专业学位既可选用统一命题的临床医学综合能力,也可由招生单位自主命题。

医学学术学位硕士研究生初试业务课科目由招生单位按一级学科自主命题。

♦️ 招生单位必须按教育部的有关规定确定考试科目并使用相关试题。初试方式均为笔试。

12月25日上午 思想政治理论、管理类综合能力

12月25日下午 外国语

12月26日上午 业务课一

12月26日下午 业务课二

12月27日考试时间超过3小时或有使用画板等特殊要求的考试科目

♦️ 每科考试时间一般为3小时;建筑设计等特殊科目考试时间最长不超过6小时。详细考试时间、考试科目及有关要求等由考点和招生单位予以公布。

♦️ 初试的组织工作和考务工作由教育部考试中心及各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按照相关文件规定执行。

单独考试须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考点组织进行。因试卷错寄、漏寄、邮递故障等非考生本人原因而无法正常考试的考生可参加补考。

♦️ 补考程序为:招生单位将初步审查同意补考的考生姓名、报考单位、补考科目及补考原因一一写明,报所在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审核批准后,自行安排或协商有关考点在规定时间内组织补考。各补考科目均由招生单位命题。补考试题的形式和难易程度应与原试题相一致。补考一般安排在考试结束后1个月内进行,具体时间由相关招生单位确定。

考研报名指导机构

❖ 准备初期,这些考研常识名词必须得懂

2022考研学子在备考阶段,或许会陷入短暂迷茫,确定“考研”后,不知该如何着手准备,甚至有些考研常识也不是那么清楚。比如:“研招统考网报考试方式、专项计划概述以及相互关系”、“全日制与非全日制、专业硕士与学术硕士”、考研报名条件、考研复试分数线、考研加分及照顾政策、英语一和英语二、五类数学的区别等。因此,弄清楚考研常识,才能在备考中更顺畅。

❖ 考研大纲在哪里

考研大纲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编写,高等教育出版社独家出版,规定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相应科目的考试范围、考试要求、考试形式、试卷结构等权威政策指导性考研用书。它既是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命题的唯一依据,也是大家复习备考必不可少的工具书。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各科考试大纲,具体分为两类,即公共课考试大纲和专业课考试大纲。

(1)公共课考试大纲即考研政治、考研英语、考研数学考试大纲,每年由教育部统一公布。

(2)专业课考试大纲,概括说来分为三类,即教育部统一公布、各大高校及学院公布以及不公布三种类型。由教育部统一公布的大纲有:公共课和联考专业课大纲。根据往年经验,教育部统一公布的大纲会在8月-9月出来,自主命题专业课大纲,由招生单位自主决定公开公布。

❖ 提前确认自己的学信网账号状态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yz.chsi.com.cn/)是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报名和调剂指定网站,在研招统考网报时,要用已注册的学信网账号登录网报系统进行报名。在备战2022考研时,考生可提前确认自己的学信网账号状态,同时登录学信档案核实学历(学籍)信息是否正确,以免影响报名。

❖ 统考考生可提前准备网报信息

统考网报时,考生须填写基本信息、学籍学历、户籍档案等考生信息,同时还须填写报考信息。

因此,在备考阶段,考生可提前准备研考报名需要的个人信息、各类证件证明证书,提前确认个人档案存放地、户口地址、录取通知书寄送地址等信息。

❖了解报考点和报考招生单位的区别根据往年报考情况

很多考生将报考点与报考招生单位二者弄混淆,实则二者根本不同。报考点是报名和参加考试的地点,而报考单位是考生考研欲报考的招生单位(大学)。那么,报考点和报考单位怎样选择?以《2021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其中的第十九条内容为例:报名包括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两个阶段。所有参加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的考生均须进行网上报名,并在网上或到报考点现场确认网报信息和采集本人图像等相关电子信息,同时按规定缴纳报考费。应届本科毕业生原则上应选择就读学校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单独考试考生应选择招生单位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其他考生(含工商管理、公共管理、旅游管理、工程管理等专业学位考生)应选择工作或户口所在地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指定的报考点办理网上报名和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手续。

❖ 网报公告有什么用

如果你想查询各省市招办、招生单位、报考点在网报期间的公告信息,就需要看看往年该地网报公告上的一些要求,网报公告版块会集中展示省市招办、招生单位、报考点在网报期间报考的要求。考生需要注意的是,每一年的预报名开始前,各省市招办、招生单位、报考点就开始在网报公告版块陆续更新公告,提醒考生相应的注意事项。请及时关注。

❖ 了解政策动向,按时报名

根据往年经验,教育部一般会在9月发布年度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工作管理规定(新一年的招生政策这时候才正式公布)考研报名指导机构,招生单位会发布当年的招生简章、专业目录和招生计划等招考信息。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报考点也会陆续发布网报公告。考生应及时了解工作管理规定内容,主要包括考研初试时间、网上报名时间、打印准考证时间等重要研考信息,并按照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招生单位、报考点的有关要求及时登录研招网进行研考报名。

❖ 提前预留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时间

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是研招统考网报的一个重要阶段,具体时间、要求由各省级教育招生考试机构根据本地区报考情况自行确定和公布。考生一定要明确报考点要求的上传材料截止时间,没有按照报考点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网上确认(现场确认)的考生,逾期不再补办,将不能参加当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因此,考生要尽快完成网上确认(现场确认),提交确认需要的材料。提醒考生,不要等到最后一天再匆忙准备各类材料,以免造成材料准备不合格或不足。如卡在当天再提交信息,考生一方面要焦急等待报考点审核结果,另一方面又要担心审核不通过修改材料时间不够,影响参加考试,平白增加困扰。最后,提醒考生要及时关注招生单位官网信息,一般7月-9月招生单位会陆续发布招生简章。

考研报名指导机构

考研报名指导机构

​​​​

转载:总结:2022年研究生考试安排已定丨你准备好了吗

本站所收集的资源来源于互联网公开资料,转载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及用于网络分享,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也不构成任何其他建议。本站部分作品是由网友自主投稿和发布,本站仅为交流平台,不为其版权负责。

相关推荐